治疗
治疗:首先应消除或控制其致病因素,然后才考虑局部治疗。局部治疗的目的随各阶段的病变而异,在鼻黏膜肥厚,但无明显增生的阶段中,宜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。如已有明显增生,则应以减轻鼻部症状和恢复肺功能为主。
为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,有建议在鼻黏膜肥厚而无明显增生的阶段,除注重改善全身状况外,鼻腔内有畸形的,在手术矫正治疗后,可获痊愈。慢性腺样体炎、慢性扁桃体炎、慢性鼻窦炎等,均应予以相应治疗。
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一些局部和全身疗法,均可用于此一阶段的慢性鼻炎。消除或减轻鼻症状的局部疗法如下:
1.电灼 电灼的作用与药物(
三氯醋酸、
硝酸银)烧灼相似。电烙的破坏作用较深,黏膜各层均产生瘢痕组织,并与其下的骨质粘连。电烙的疗效较电灼和药物烧灼为高。
(1)电灼法:下鼻甲黏膜表面麻醉后,以小型高频电刀在明视下接近下鼻甲的底部,打开电钮,即有火花射到黏膜表面,造成一由前至后的灼伤面,约1周后,焦痂脱落,鼻呼吸随之改善。电灼不够的部位,以后可依法补行。
(2)电烙法:下鼻甲黏膜表面麻醉如前。将电烙针头紧贴下鼻甲黏膜最肥厚的地方。然后开放电流,待针头发暗红(事先调节好),即将针头自后向前缓缓抽出,成一烧痕。注意勿触及鼻甲骨和其他部分,勿使针头接触鼻镜,抽出针头后才可断电。否则针头变凉,与烧焦的组织黏着,拔针时,可使焦痂脱落,引起出血。如术后1个月,疗效不显著,可再次电烙。
电灼或电烙时,如误伤及鼻中隔黏膜,可引起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粘连,术后应多检查,及时分离。
无论药物烧灼或电灼、电烙,均损害鼻黏膜的生理功能,并可引起咽炎、中耳炎等并发症。焦痂内藏有大量溶血性链球菌,鼻黏膜与咽部和中耳之间,有广泛的淋巴交通,或为发生咽炎和中耳炎的原因。烧灼中鼻甲偶可引起脑膜炎,感染系经嗅区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淋巴交通传入所致。
2.鼻黏膜下硬化疗法 硬化疗法的优点为:操作简便、不需特殊设备、不损害黏膜纤毛的生理功能。硬化剂常用的有:5%
鱼肝油酸钠、80%甘油、15%
氯化钠与50%
葡萄糖混合液、70%乙醇等。
注射硬化剂前,须用血管收缩剂测试鼻黏膜的收缩性,鼻黏膜收缩轻微的,不宜采用此法。全身性慢性病如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严重的心脏病和急性上呼吸道炎,均忌用硬化剂注射治疗。
继发于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肥厚,应先使患者避开变应原,或先进行脱敏疗法,然后再用注射硬化剂治疗。患有鼻中隔畸形和鼻腔狭窄、慢性鼻窦炎、慢性腺样体炎、慢性扁桃体炎者,均须预先治疗之。
由于纤维化的结果,血管间隙阻塞,分泌腺萎缩,鼻甲体积变小,因而临床症状得以减轻。
3.鼻黏膜下电凝固 利用高频电流,集中作用于小范围,产生高热,使组织凝固、破坏、瘢痕收缩,鼻甲体积渐渐变小。黏膜下电凝固的适应证与硬化剂注射法相同。黏膜下电凝的优点为反应轻微,上皮受伤害亦较小。
采用单极作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,治疗单纯性和肥厚性鼻炎,获得疗效,继而用双极电凝固法,能使肥厚的下鼻甲缩小。
4.手术疗法 如鼻黏膜过分增生,其收缩性较差的,可用刀、剪、圈套器等切除增生肥厚部分组织。但切忌切除过多下鼻甲黏膜,以免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,故手术前必须充分收缩鼻黏膜,正确估计应该切除多少后再为手术。下鼻甲下缘的增生组织,可用鼻剪剪除,创面宜与鼻底平行。下鼻甲的前端或后端过分肥厚的,亦可用息肉圈套器或电凝固圈套器切除。
中鼻甲肥大,不但可以影响呼吸、嗅觉、鼻窦引流,且可因其压迫鼻中隔,引起头痛。因此,肥大的中鼻甲常需施行手术治疗。中鼻甲前端肥大的,可先用鼻剪于其附着处剪开少许,然后用圈套器切除。中鼻甲全部肥大的,可切除其前4/5。
中鼻甲压迫鼻中隔,但中鼻道较宽大,如有手术适应证,可折断中鼻甲骨,并向外侧移位。如中鼻甲挤压中鼻道,但嗅沟宽大,亦可折断中鼻甲骨,并向内侧移位。
黏骨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,对治疗慢性持续性鼻塞效果较好。其法为:将下鼻甲的黏膜表面麻醉后,于下鼻甲黏骨膜下注射1%
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,借以减少手术时出血。于下鼻甲的前下缘切开黏骨膜层,用小剥离器紧贴骨质由前向后进行分离,注意下鼻甲骨表面粗糙不平,操作应轻巧,勿使黏膜裂伤,尽量深达下鼻甲后端,必须待整个下鼻甲骨质完全剥离后,用小骨剪尽量于鼻甲根部剪断取出,或用钳子挟着鼻甲骨的根部,扭转折断,缓缓地取出,避免撕破黏膜。鼻甲骨的后1/3部若难以剥离,可用剥离器使其残余的后端骨折,并向外移位,扩大总鼻道。鼻腔内填塞物于24h后取出。黏骨膜下鼻甲骨部分切除与鼻中隔矫
正术并用,对治疗慢性鼻塞,常有良好效果。
亦有沿梨状孔缘切开,直达骨膜下,暴露梨状孔的边缘,用鼻中隔剥离器分离出下鼻甲骨,剪除2/3,切口缝合1针。这种进路的优点是视野清楚,出血少。但术后反应较大,可累及面部。